卓西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秒读网miaodu.cc),接着再看更方便。
1998年2月14日,北京西郊的卓氏研究院人工智能实验室内,日光灯管在低电压下发出嗡嗡的响声。凌晨三点十七分,实验室中央那个四轮机器人——被研究人员戏称为"铁盒子"的装置——突然停止了预编程的移动路线,它的两个d摄像头转向站在控制台前打瞌睡的技术员小王。
"警告,检测到人体倾斜角度超过安全阈值。"机器人发出机械的电子合成音,"重复,警告。"
实验室里几个昏昏欲睡的研究人员顿时清醒过来。首席科学家张明远一个箭步冲到控制台前,查看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它识别出小王打瞌睡了?"他难以置信地推了推眼镜,"这不在测试范围内啊!"
"不,张博士。"年轻的研究员李娜指着代码窗口,"是预设的'人体姿态监测'子程序被触发了。您看,它只是检测到小王身体前倾超过30度,按照规则库第47条发出了警告。"
张明远长舒一口气,既失望又释然:"我就说嘛,怎么可能有自主意识。"他拍了拍金属外壳,"不过能整合视觉识别和简单逻辑判断,已经比本田那个会走路的机器人强多了。"
监控室的玻璃后,卓西度放下咖啡杯,嘴角微微上扬。他推门走进实验室,黑色皮鞋在水泥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张博士,演示很成功。"卓西度的声音在空旷的实验室里回荡,"虽然只是规则引擎,但能整合视觉输入和简单决策,这已经是国内最先进的移动机器人了。"
张明远擦了擦额头的汗:"卓总,'卓灵1号'目前只能执行预设的三十七个任务,识别五十种标准物体。距离您期望的'通用型机器人'还差很远..."
"饭要一口一口吃。"卓西度蹲下身,与机器人的摄像头平视,"先从工厂搬运机器人做起,三年内做到医院送药机器人,五年后我们再谈服务型机器人。"他敲了敲机器人的金属外壳,"给它装个机械臂需要多久?"
"现有电机功率不够,至少要..."张明远快速心算着,"六个月,还要重新设计控制电路。"
"那就六个月。"卓西度站起身,"先申请'移动式视觉导引平台'专利,重点突出我们的多传感器融合算法。记住,对媒体只说这是'自动化物流辅助设备'。"
三天后,上海浦东卓氏集团总部会议室里,十五位高管围着长桌上那个简陋的四轮机器人。与豪华的会议室相比,"卓灵1号"显得格格不入——裸露的电线,粗糙的焊接点,还有时不时卡顿的轮子。
"各位,这就是我们未来十年的种子。"卓西度用钢笔敲了敲投影屏,上面显示着"自动化设备发展路线图","第一阶段,工厂物料搬运;第二阶段,仓储物流;第三阶段...等我们做到第二阶段再讨论。"
财务总监林小芸皱眉看着机器人笨拙地避开她放在地上的公文包:"卓总,这比日本现有的agv(自动导引车)强在哪里?"
"三点。"卓西度竖起手指,"第一,我们的视觉算法能在低光照下工作;第二,路径规划不需要埋设磁条;第三..."他示意张明远操作电脑,机器人突然转向苏晚晴,"识别特定人物。晚晴,说句话。"
苏晚晴惊讶地看着机器人转向自己:"呃...你好?"
"声纹匹配,置信度87%。"机器人发出呆板的声音,"苏晚晴女士,您好。"
会议室里响起礼貌的掌声。法务总监陈世建推了推眼镜:"卓总,专利方面..."
"已经以'多功能工业推车'名义申请了。"卓西度露出狡黠的微笑,"核心算法做了模糊处理。张博士团队会拆分成三个组,北京继续基础研究,深圳做工业应用,上海做..."他看了眼怀孕四个月的妻子,"做医疗辅助设备探索。"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落崖三载后》《圣拳!》《变身齐天大圣,觉醒七十二变》《华娱之2000》《疫病之上》《她被赶出侯府后》《我的师妹不可能是傻白甜》《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长生修仙:从福修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