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九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秒读网miaodu.cc),接着再看更方便。
错节,以及朝廷、地方施政方面的弊端和后果。间或说一说他变法的内容和推行的困难。”
现在想来,文宗皇帝真是一个喜欢碎碎念的老头儿。
从洛阳到长安,一行人马走了半个月,他也被迫听老头儿碎碎念了半个月。
李持盈又道:“其实我对朝廷制度还有变法新政一窍不通,他和我说的这些我也半懂不懂。”
不过文宗皇帝是个很和蔼可亲的老头儿,李持盈当时压根不懂如何拒绝他,就算听得脑袋大也只能认命听着。
“就这样我跟着文宗皇帝到了长安,又看他雷厉风行六亲不认地一番整顿肃清,杀的杀贬的贬,和他平时和蔼可亲的性格很不一样。”李持盈:“我就问他为何如此?难道只因为他们刺杀皇帝吗?”
这种大逆之言,换作别人或者换作别的皇帝,早就拖出宫门斩首了。
但李持盈毕竟是李持盈,文宗皇帝毕竟是文宗皇帝。
“文宗皇帝就说,并非如此,杀他们不是因为他们行刺,而是因为他们代表的是世家大族的立场和利益,代表的是贵族外戚的立场和利益。天下的财产和土地是有定数的,他们多一分,平民百姓便少一分。所以,为了百姓有一方立足之地,为了能让天下百姓能生存下去,也为了让周朝统治能更长久的传承下去,他就必须要如此做。”
李持盈至今还记得当年那个老头儿说这段话时是怎样的坚定。
那是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和毅力。
老头儿虽不修道,也不习武,但李持盈在他身上看到了一种叫“信念”的东西,就是这种东西支撑着他即使年过半百不惜大义灭亲也要坚持推行变法新政。
这种称之为信念的东西,就是他要寻找的道心。
李持盈也反躬自问。
他这一生为何执剑,又为何练剑?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