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上线中[无限]》转载请注明来源:秒读网miaodu.cc
宝钗来到薛夫人院中,薛蟠也哈欠连天地到了,薛夫人和他们说了几句话,让人去外院请管事们进来。
宝钗与薛夫人一起坐在主屋正上方的长榻上,前面立着一架半人高的绣着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屏风,算是在形式上分割了内外,实际上不起什么作用。
薛蟠坐在屏风外面,因为要见外人,他收起往日的浮躁懒惰,有了几分大家公子的样子。
半盏茶功夫后,外面通传说管事们到了,薛夫人让人请他们进屋。
宝钗侧着头透过屏风细看,见五个中年男人管事走进门,这些人知道薛夫人和薛小姐在屋里,全都低着眼不敢乱瞧。
管事们隐隐以最前方戴着瓜皮帽、穿着紫府色杂宝纹短袖长袍的男子为首,那男子打了个千,对着上面满脸堆笑地说,“小的郭富春给太太、公子、小姐请安,祝太太福寿安康,公子学业精进,小姐无病无灾。”
“半年多不见,你越发富贵了。”薛夫人笑了笑,目光扫过下首,“怎么就你们几个人?”
郭富春笑道,“昨日公子派人传话后,很多小管事们不知道章程,便来找我商议,我怕他们没见过世面,口舌也不利索,惹得夫人心烦,所以受了他们的委托,替他们把账本一起送进来。”
宝钗看见母亲皱了下眉,但没有说什么。
“既然如此,你先说一说帐吧。正好公子和小姐都在,你把我们家的生意从头给他俩说一遍。”
郭富春应了声是,早就打好了腹稿,“咱们薛家在紫薇舍人老太公在时,那可真称得上江南第一富,近几年虽然略有亏损,余下的产业和生意也不是寻常商贾之家所能比拟的。”
“除去分家分出去的,现在主家还有三座大织造坊,三座大染坊,一座书坊,十余座庄子,此外金陵有布料铺子五家,当铺五家,首饰铺子两家,书肆两家;京中有当铺两家,衣料、首饰铺子各一家;苏州有当铺一家,书肆一家。”
郭富春一股脑数完这些产业,才换了口气,“至于商队走南走北贩卖的各种小货,与海外番商的买卖,都是小宗,零零碎碎没法靠嘴说清楚。”
宝钗主动问他,“怎么不说皇商的生意?”
郭富春听声音知道问话的是主家的小姐,虽没见过面,但薛执衡在世时好几次在外面夸女儿聪慧,郭富春知道宝钗的厉害,没敢敷衍她。
“姐儿有所不知,给皇上和宗亲们供东西听起来赚的多,实际上被户部刮一层皮,再被宫里的供奉们刮一层皮,还要走亲送礼打点关系,真正落到咱们手里的没剩几个子儿。”
“老太公在时,那些人卖他面子还有的赚,现在么,不自己往里面搭钱就是好的了。”
“如今还干这个,不过是为了皇商的名字好听,做其他生意时能沾点光罢了!”
宝钗还是第一次听这种说法,她把郭富春说的细细记住,但没有全信。
接下来,郭富春送上账本,讲解了各个产业的收益。
江南的织造业闻名全国,薛家最赚钱的产业是那三座大织造坊和三座大染坊,配套上布料铺子和专门养蚕的庄子,一年的收益就接近三万两银子。
这也是薛三老爷和薛四老爷主要使坏的产业。
当铺是无本万利的买卖,有薛家的财力和权势支撑,在金陵几乎找不出对手,一年也能赚五六千两银子。
首饰铺子随大流无功无过地经营,靠着薛家的货源和销路,一年能赚个两三千两银子。
书坊和书肆则特殊些,紫薇舍人置办这份产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附庸风雅,与读书人相交,提高家族的风评和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
所以这座名为世诚堂的书坊刻书不惜工本,版刻精美,穷妍极巧,不但以高价收那些落魄文人的稿子,书目售价还比市面上其他书坊的同类低,一高一低下来,加上三家书肆每年也就勉勉强强赚个五六百两银子。(注1)
郭富春自己是主管织造坊的,另外四个管事分别是主管染坊、当铺、首饰铺子和书坊的,随着郭富春的介绍,每个人都上来交了自己的账目。
薛夫人让人给管事们看座看茶,拿出之前的账本核对,宝钗在旁边帮忙翻书记账。
薛执衡离世两个多月,账目还没来得及出大问题,但小细节处模糊的地方已经不少了。
每当有账对不上的地方,郭富春就站起来解释,要么说时节不好生意亏了,要么说是这一处挪到那一处去了,实在没办法的就推脱说具体的小管事不在,他也不清楚。
这让薛夫人的询问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根本抓不住首尾。
不知不觉到了午饭时候,薛夫人揉了揉额角,让薛蟠招呼管事们去前院吃饭,自己则和宝钗在院里吃。
待管事们离开,宝钗一边帮薛夫人收拾账本一边说,“妈,我看那个郭富春口中遮遮掩掩,看似实诚实则奸诈,长久下去怕是要出祸事。”
薛夫人叹道,“我如何不知呢,只是他是你祖父在时就管着织造坊的老人了,你父亲管理织造坊都得仰仗他,如今你哥哥不成器,我们娘仨更动不得他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蘅芜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秒读网miaodu.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