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炒牛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秒读网miaodu.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夏安一走,一等丫鬟的位置便空出来一个。
随着梁妈妈去徐州的念娣和香雪就亏了,她们还不知几时回。
近水楼台先得月,剩下的两个二等绿竹和芙蓉的斗争已经日渐白热化。
石榴也受战火波及。
往日,王氏出门除了带三个安外,也会带几个二等的,其中带的最多的便是芙蓉。
上回寿贞长公主寿宴,王氏带了石榴去,前两日宣王妃娘家李家长孙周岁宴,王氏又带了石榴去。
芙蓉吃味,不时拿话刺石榴,绿竹则想方设法的将石榴拉到自己的阵营。
石榴也想争,在东院伺候这些日子,她多少也摸显一点王氏的品性,只要她不愚蠢的去犯夏安那种错误,做她的心腹大丫鬟,只有好处。
可她是半路进府的,到王氏身边还不满一年。
别说二等的绿竹和芙蓉,就连其他几个跟她一样是三等的,她都比不上,她们都是早早就在王氏身边伺候,家里的老子或者老子娘多是王是得用之辈。
这比人脉没有,比情分也没有。
何况在灶上伺候的,跟院里直接伺候王氏的还不是一个赛道,灶上的做得好的,最后能是个管事,有体面有油水,但不常和主子见面。
就跟如今的米婆子一样。
石榴需要一个契机,让王氏认可她,且非她不可,再不济,补个二等也行。
今日天公不作美,忽然下起雨来,铺子前的食客立时四散去躲雨,石阿嬷和谢娘子便闲了下来。
一队牙差穿着蓑衣走在街上,十分醒目,在各处躲雨的百姓正无聊着,见着他们纷纷侧目,视线紧跟他们的方向。
包子铺的老板站在铺里,身子往外伸,廊柱挡住他大半视野,不多会他便看不着牙差的身影了,只好问下站在外头的人,“兄弟,牙差们这是打哪去。”
站在最前边的老哥回头道:“往石记煎饼铺子去了,瞧见没,已经停下了,不知是出了何事。”
那老哥伸手指了指前方,心里在嫌这雨碍事,害得有热闹不能看。
不多会儿,牙差便押着两个人走了回来。
街上的人都识得,正是石记的石婆子和谢娘子。
雨幕中,两人不停喊着“冤枉”,只是雨势渐大,隔得又有些距离,在包子铺屋檐下躲雨的百姓们听不大真切。
待一行人走到包子铺前时,石婆子和谢娘子的已经衣衫湿透,这时大伙才听清是在喊“冤枉”。
“呦,这是犯了何事。”
众人议论纷纷,又不敢上前问,只能眼看着一行人消失在眼前。
石大器到曹家族学念书后,石家只余石阿嬷一人,石阿嬷自己在家又不舍得多点灯。
昨夜石阿嬷一夜未归,竟无人发现。
还是第二天一早,楼月娘带小红到集市买菜,小红无意间听到两个小摊主在议论才知道昨日石阿嬷被牙差抓走了。
楼月娘赶紧通知石家人。
王氏处理完夏安的事后一直恹恹的,再加上小女儿朱释姝这几日有些咳,才两个月的小人儿,吃不得药,府医只能开了让奶娘喝,也不敢开太猛,见效微,心烦不已。
石榴便日日熬百合清热润肺汤给奶娘们喝,三五日下来,朱释姝果真好多了。
显国公府供奉的府医是从太医院退下来的,姓胡。
胡大夫见此汤有效,试着问了石榴两句,没想到石榴当着众人毫不藏私的将配方都说出来了。
此汤妙极,又老少皆宜,胡大夫命书童记下了,丫鬟婆子们多不识字,便央会写字的给她们也写一份。
石榴自己也写了许多张,全都发出去了,除了东院伺候的,在其他处当差也有人来求,石榴来者不拒。
她又在众人面前刷了一波好感度,包括王氏。
赶巧,定国公府的林大太太下帖邀王氏到灵石寺上香,王氏想去散心,便应了。
到灵石寺需要半日的车程,二人打算到那住两日,第三日再返程。
石榴随行,错过了石阿嬷的消息。
灵石寺香火极盛,景致又好,每日往来的香客络绎不绝。
许是身处佛门净地的缘故,王氏连日来的不快全都散去,人也变得平和下来,与林氏在寺中住得开心,有些乐不思归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