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里正是最冷的时候,内务府又送来了不少上等的红罗炭注1。
这种无烟碳是难得的好东西按位分均到每个人的头上就少了。
在清朝要取暖要么暖炕要么炭炉。
郡王府的厨房是单独的一间炕和灶离得太远就太浪费燃料了。
所以要保暖就靠汤婆子、手炉和炭炉了。
清璇刚入府的时候不过是格格的位分每个月分到的不过十五斤。
其他的都是带烟的普通木炭。
初来乍到不懂事一冷就烧红罗炭火旺又不污染空气。
用完之后傻眼了,次一点的木炭烧起来有黑烟,呛人得很。
白天还好,拿着汤婆子或是在外面跳绳、踢毽子暖暖身体。
到了晚上,太阳隐匿寒风呼啸,冷得牙齿都打颤,盖再多被子也不管用。
怕呛就冷烧了炭炉子,第二天嗓子眼里感觉都是灰。
所以啊那时候冬天很欢迎胤禛来过宿自带好炭身上也是暖呼呼的。
后来想出个注意拿了嫁妆钱,塞给小福子,让府上负责采买的小太监买点中上等的炭回来。
幸好还有几分得宠,那小太监要的跑腿费没那么多,
饶是这样,一个冬天下来也成了赤贫状态。
有时候,想想幸好没有穿越成宫里的低位嫔妃,每年冬天冻死的都不少呢!
后来升了位分,有了孩子,就可以领双份的炭了,统筹规划,才能过暖暖的冬天。
做四爷的女人,也不仅仅是风花雪月,茶米油盐也得斤斤计较。
陈氏带着嘎珞也不容易,到了冬天,常常等清璇和槿儿上完课,就来蹭蹭炭火。
都是过来人,也知道不容易,何况陈氏还常常给女儿做些小衣服、小手帕什么的。
这个冬天,有件事情一直悬着,就是李氏肚里的孩子。
吏部
四爷坐在桌前,翻阅资料,处理公务,快到年关了,要把积压的事务做完,忙得很。
也有皇子来六部混资历,但绝不可能是胤禛,他勤勤恳恳像老黄牛一样。
做实事的人总是更容易融入一些,吏部的人也渐渐习惯这尊大佛了。
“爷,李格格生了,是个阿哥!”苏培盛忽然悄悄走了过来,凑在耳边说道。
胤禛欣喜若狂,终于有个儿子了,连生了两个闺女,他对李氏这胎都不抱什么希望了。
“着人报给皇阿玛了吗?”胤禛问道。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