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里,不论是从书本中查阅还是从纪录片观望,这都可以被称之为新旧交替,剧烈冲击的时期。有人为即将到来的充满未知可能性的千禧年镀上金光,但也没有人知道他们究竟该去往何方。
繁盛与颓败,新颖与落后,就像是独属于时代的一场盛大的青春期。
在与赵苹果和李云她们分别后这天的夜里,张惜文想了很多。
天已破晓,张惜文悄悄地离开了这间屋子。她要好好地打探一下所谓“即将走在发展前沿”的羊城。所谓空口无凭,唯有实践才能出真知,这句话的道理张惜文可是牢记在心。
张惜文沿着小路走走停停,由于身子刚刚康复的缘故她走得比较慢,但这正好给了她充足的时间观察周遭的一切。她仔细端详着这里的每一处建筑,这里终究是县城,一座座房屋算得上是矮小,目测的话,五六是顶配了。
建筑几乎是以土灰色和青红色为主色调。
相比于张惜文所生活的那个高楼林立的时代,这里还是太过于质朴。
来往有几个行人,有的是骑着自行车,有的是步履匆匆看样子是要去摆摊的人,还有几个穿着和原主张小芳,也就是张惜文现在身上几近一样的衣服的人。
那大概就是工厂的人了。
张惜文跟在那几个人身后,随着他们走到了一个工厂附近。
目送他们进入工厂,张惜文又观察了一下四周。
这里附近分布着很多工厂,穿着几乎大差不差的工人们陆陆续续地也都来开始一天的劳。张惜文所在的是纺织厂,她现在也就站在这个纺织厂面前。
陆陆续续走进纺织厂的女工们都身着朴素的制服,除了肩膀上有一块是红色的,其他都是一片土里土气的灰色,仔细看还能看到上面几乎都是沾满了灰尘,只是凭借视觉张惜文就能知道衣服的质地十分堪忧。
张惜文仔细斟酌了一番,还是走进了纺织厂。
厂内设施是陈旧的,半水泥地半土砌的地面,发暗的已经有几块墙皮开始脱落的灰墙。
以军绿色为主基调的粉刷版,上面用红色的油漆工工整整地写着“纺织厂”三个大字。
一排排木质的手工织布机,每个织布机旁都有一个女工候着。
女工能看出来差不多都是二三十岁的样子,但是脸上都已经丧失了活力和生机,每个人都是死气沉沉的样子。
若不是迫于生存和大环境的压力下,谁会在这宝贵年华里选择日复一日,朝九晚五地干这种苦力。
张惜文感到一股悲伤,她用手简单地抹了抹脸,舒展一下脸部肌肉。不知道原主张小芳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但张惜文毕竟也算是重返“工岗位”,她不能表现得变化太多。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