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读网

第116章 永贞革新前夜

乐从心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秒读网miaodu.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以后的学术成就看,唯韩愈可与柳宗元相当,所以后人一向以“韩、柳“并称。

青年时代,柳宗元仕途十分畅达,韩愈则仕途坎坷。韩愈曾寄居安邑里马燧家,与亲仁里相邻,所以韩、柳的结识交往很早。

柳宗元做蓝田尉那一年,韩愈从外地调到京城调选官职,次年任四门博士,这是朝廷高等学府“国子监“中的教师。

这两年由于柳宗元并未去蓝田,而是留在京兆府,所以与韩愈同在长安。两年后,柳宗元、韩愈、刘禹锡三人曾同时调任监察御史里行。

他们在一起度过了一段无话不谈的难忘生活。韩愈是柳宗元的好朋友,与刘禹锡关系也不错,只是韩愈在做监察御史里行的当年年底就受到权臣的排挤,被贬到遥远的广东去做阳山县令。

在以后的十五六年中,柳宗元和韩愈大概只见过一次面,然而友谊始终未断。他们的友谊,是依赖彼此的信任,也依靠经常不断的书信和学术争论,继续发展下去。

崔群和韩愈是同榜进士,他们都比柳宗元早一年登第。他们的主考官是陆贽。同榜所取的二十多名进士,崔群、韩愈、李绛等很快在社会上显现出真才实学。

崔群字敦诗,贝州武城(今山东武城)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他家与柳宗元家同属北方着名士族,来往较多。柳宗元择友一向谨慎,去取不以亲疏,而以志同道合为准。他年轻时所写的《送崔群序》中说:“余与崔君有通家之旧,外党之睦,然吾不以是合之“;又称崔群为人既“和“又“正“,而他自己“刚柔不常,造次爽宜“,因此以崔群为榜样。

崔群本人不以文学闻名,但是品德超群,见识卓越。柳宗元在集贤殿书院时,崔群任校书郎。不久,他离开京城到宣州(今安徽宣城)出任判官,一直到柳宗元离开长安,他才回到朝廷做事。在官场上,崔群属于清流,以后官至宰相,有“贤相“之称。崔群和柳宗元始终心心相印。

豳宁节度使张献甫,封郎宁王,是正一品大官。他带重兵镇守在长安西北的重镇豳州(治所在新平,今彬县),担负着抵御吐蕃东进的任务。

在长安城内,这个节度使修建一座豳宁进奏院。所谓进奏院,有点象今日的办事处,是节度使到京城朝拜皇帝、述说工作时歇息的地方。贞元十二年(796年)进奏院建成,张献甫特意邀请柳宗元撰写《豳宁进奏院记》。柳宗元乐于动笔,文章挥手写成,在文末又赫然署上“河东柳宗元为记“字样,毫不示弱。这一年,他才二十四岁,还没有通过吏部的考试。

同一年的秋天,关中大旱,德宗皇帝迷信,要出驾拜神祈雨。京兆尹韩皋因此命县令裴均,修建了长安附近的终南山祠堂和太白山祠堂。

祠堂修建完毕,皇帝求雨也已收场。这在当时算是德政,有必要大肆宣扬一番。古人常用的办法,就是刻石勒砷。这两个祠堂的两篇碑文和一篇碑阴文,都出于柳宗元之手。

就碑文内容看,并无精彩可言,然而在当时却是事关皇帝的重头文章。京兆尹韩皋是唐代着名书法家兼画家韩的儿子,他信得过二十四岁的青年柳宗元写这种重头文章,这说明柳宗元的文名,确实已经不小。

古代有在官署墙壁上题记的习俗,一般是记载有关该官署的历史和官员的职能、作用等,称作“壁记“、“堂记“,文章往往具有对官员的工作提供规范的意义。柳宗元在长安做官期间,为朝廷和地方的官署一共写了七八篇这种性质的文章,《豳宁进奏院记》是其中之一。再如《四门助教厅壁记》,作于他二十七岁。“四门助教“是在“国子监“做有关教育辅助工作的学宫,四门助教厅就是他们的官署。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新书推荐

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修仙之我让剑圣入赘菜窖通古今我让落魄王爷反败为胜小师妹生来反骨,女主掉坑她埋土离人终成相思意我一绿茶绑定人夫系统?不合适吧穿越恶女称霸,专收恶人库房快穿王牌系统生崽手册养的面首成了摄政王,我被迫躺平身体互换,我被冷面摄政王赖上了疯批奶娃又在虐渣渣表妹不欲攀高枝从冒牌上尉开始成为帝国皇帝快穿之好孕娇软美人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三魂七魄归位开局就报仇我能统御万鬼千万别惹,疯批皇后手段狠穿成恶妇不装了,天灾将至赶紧逃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横空出世的娇帝君太子流放,锦鲤婢女随行超旺他我是主母,也是孟婆穿时空的女将军神偷为尊:逆天夫君,请别拽综影视之从安陵容开始当卷王换亲十年后,残疾死对头为我哭红眼废柴逆袭指南:捡个魔神当外挂闺蜜齐穿书,太子将军成弃夫哇!女总裁是皇帝姝宠重生大庆:咸鱼公主只想赚钱旅游重生归来,王爷要娶吗嫡妹抢世子?我嫁权臣小叔当婶婶腹黑小阎王,带着剧透狗转世了万界神豪:咸鱼倒卖记穿越三国:姐妹同心谬接瑶华枝我靠好运壮大家族落在荒年崽崽很闲